除了前述的影响因素之外,与原油相关的政策变动也会给原油期货价格带来或短或长的外在冲击。我们以出于环境保护而提高成品油标准为例,来探讨其对世界原油价格的影响机理。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不仅使得全世界暂停了核电站的建设,而且也让全世界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为此,工业化国家通过立法提高了所有燃料的环保规格,如禁止含铅汽油及降低硫含量等。
1990年,美国批准了《清洁空气法案》,该法案提升了汽车燃油品质,不过却给行业生产者和经销商提供了6年的缓冲时间。但是到1996年1月的法律生效日期的时候,美国的炼油行业无力应对该法案要求的新标准,故而又推迟了4年,至2000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该法案。这对美国和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此后石油价格开始上涨。
表12:欧美汽油含硫量标准变化情况
成品油标准的提升增加了炼制成本,由此带动成品油价格的提升,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是其由此带动原油价格上涨的机制却是不明显的。实际上,以汽油为例,囿于提炼技术的限制,传统的提炼企业通过重整得到的汽油并不能符合特定的标准,这将引致提炼企业去购买高品质的原油,而这些原油的供给是十分有限的,为此在不知不觉中推动了原油价格的上升。
2013年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会议提出,在已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的基础上,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尽快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过渡期至2014年底;2013年6月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2013年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过渡期均至2017年底。
相信随着我国成品油标准的提升,国际原油价格在长期仍然存在着上涨的推动力。